网络信息管理专委会20周年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4月17-19日,由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网络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江苏高校“以数字化助力高等教育变革”学术研讨会暨江苏高校网委会成立20周年年会,在江北新区南京丰大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有来自全省高校网络信息化界专家及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单正丰,南京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李世收,江苏省通信学会秘书长徐洪清,江苏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一春到会致辞。
南京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李世收致辞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单正丰致辞
江苏通信学会秘书长徐洪清致辞 江苏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一春致辞
大会邀请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南京大学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姚舸、东南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赵立业、南京理工大学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千目、江苏师范大学信息化处处长宋子强、南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秦保军、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心副主任罗国富、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处处长王俊松、江苏大学数据与信息化处朱士瑞分别作了题为《守正创新
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发展的南大探索与实践》《数智东南赋能东南大学智能化转型》《硅基大脑与人类精神内核共舞》《回望历史 放眼未来》《基于“双轮·三维·四域”模型的数字化转型生态构建探索》《不断夯实智慧校园底座,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全光筑基
中台协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思考与实践》《数字化赋能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等精彩学术报告。
专家报告
会上,锐捷网络、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金智教育信息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山石网科等企业技术负责人,分别作了《彩光焕新·AI赋能 领航下一代高校网络发展》《融合AI的智慧校园深化建设方案》《AI助力智慧高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构建面向未来的AI:教育安全运营新架构》《山石网科高校行业三维一体数据安全治理实践》等技术报告。 企业技术报告 大会代表合影
18日下午,大会还举办了“数字化助力网委会廿年建设与发展”主题沙龙,并为2024年度优秀团队获奖单位代表进行了颁奖,大会还对江苏高校网委会10年贡献奖和20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表彰20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表彰10年贡献奖获得者 主题沙龙 为江苏高校网委会廿年周岁庆生
4月19日,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信息化设施。
“推动教育数字变革 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4月10日至12日,全国涉农高校“推动教育数字变革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举办。此次研讨会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及信息化企业的9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颜大胜,高等农业院校分会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单正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孙其华,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一春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心主任查贵庭主持。单正丰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致以诚挚欢迎与感谢。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关键突破口,也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任务。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期望与会代表交流各校数字化工作经验,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及师生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涉农高校教育数字化协同发展。 颜大胜强调,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与方法,推动其赋能教育变革。他希望分会围绕“十五五”规划,在数字资源开发、AI教育应用、产教融合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有效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模式与治理体系,同时加强自身建设,为涉农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孙其华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智慧农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生产,彰显了数字技术的巨大潜力。涉农高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已在智慧校园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面向未来,需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数字农业人才,共同探索数字农业教育新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张一春指出,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教育格局,对于涉农高校而言,这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传统农业教育难题的重要契机。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涉农高校应积极行动,打造“数字新农具”,构建“数字新农人”培养体系,创新“数字新农治”服务模式,为涉农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开幕式及交流报告环节分别由查贵庭、刘俊栋、付军、崔骋宇、朱庆主持。 研讨会期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处处长杨伟平作了《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新挑战》主题报告,他从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新挑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情况、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下一步工作重点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阐述,并结合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安全形势,提出了强化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安全人才培养等具体举措,为教育行业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提供了实践指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张少刚以《构建人机和合共生的教育新生态》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动因、智能体与数字人、技术落地与应用场景实现、未来趋势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辅助和教育管理优化,并强调人机协同、伦理规范和技术普惠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教育部智慧教育创建专家组成员、原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新的赛道》主题报告,她从国家战略布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刻影响,系统阐述了AI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的若干趋势。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智能教育平台、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来开拓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并对高校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6所涉农高校分别以《浅析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AI赋能高校创新的浙大实践》、《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商用密码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新起点、新征程,不断夯实智慧校园底座 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西南大学AI能力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开源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为题,分享各自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经验与创新成果。会议期间,分会还召开了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办了“人工智能助力涉农高校变革”主题沙龙,一些科技头部企业还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涉农高校及信息化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将会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携手探索教育数字化发展与人工智能变革的新路径,力争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推动涉农高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工业大模型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
2025年3月9日,在深圳市盐田区隆重举行了《工业大模型白皮书(2025年)》发布会。发布会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和盐田区政府主办,盐田区科技创新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行业协会代表、企业精英、新闻媒体等300多人共同见证了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这一重要里程碑。《工业大模型白皮书(2025年)》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蚂蚁工场联合我研究会共同研制。白皮书从多维度系统梳理了工业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产品解析、应用场景、实施策略、产业生态与人才需求等,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从技术融合、生态共建、政策协同等角度,为工业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白皮书的发布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工业大模型领域的深厚研发实力,还将为我国工业智改数转注入全新动能,成为高等学校新工科及人工智能相关教学的有力支持,为全球工业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工业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结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制造业的智能化体系。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出众的跨模态融合特性以及高效的智能决策效能,日益成为推动工业智改数转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工业大模型,仍面临工业数据多模态复杂性、模型可解释性不足以及应用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行业迫切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工业大模型技术的有效落地与广泛应用。工业大模型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引擎,基于DeepSeek的工业大模型技术,在车间智能排产、制造工艺策略决策、CNC数控代码生成、产品质量检测等多领域应用,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效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我们要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推动工业制造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少人化的方向发展,共同探索工业智能化的新路径。《工业大模型白皮书(2025年)》可扫描以下二维码阅读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