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春教授著作教材介绍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

    《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张一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书号ISBN 978-7-04-038596-0。首批“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书研究和介绍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专门指导书。本书在阐释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成果,紧密结合国家开展的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教学以及编制教学方案、获取教学资源、处理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开发网络课程、摄制视频课程、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实施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书采用了十个单元,三十多项活动,四百多张知识卡片组成的结构,每个单元包含“活动导图”、“活动思考”、“活动过程”、“活动实践”等部分。其中活动过程采用“学习引导+知识卡片”结构;以研究性学习、行动学习、合作学习为原则,突出了“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的宗旨;力求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方便易学、学有所用,体现“指导性”、“技术性”、“实用性”的特色。对于促进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师范教育学生、教师教育学生以及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都有积极的意义。

    本书主要用于帮助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可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师范生专业发展训练用书和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为承担教学培训任务的培训师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单元一 了解信息化教学

    单元二 编制教学方案

    单元三 获取教学资源

    单元四 处理教学资源

    单元五 制作教学课件

    单元六 开发网络课程

    单元七 摄制视频课程

    单元八 组织教学活动

    单元九 进行教学评价

    单元十 实施教学管理

 

二、《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张一春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ISBN 978-7-5651-1650-6

    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全球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质量工程和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国家的许多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已反复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等,更加凸显了网络教学资源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书从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与理念、模型与机制、利益平衡与保护等方面对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问题作了基础性研究和探讨,并从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建设应用等角度对共建共享平台及各种教学资源系统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总结研究者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一些重要经验,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服务,以丰富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资源,加速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

    专题一 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与理念

    专题二 数字教学资源均衡发展的模型与机制

    专题三 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与保护

    专题四 高校数字校园构建的资源与系统

    专题五 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

    专题六 高校数字教学案例资源的规划与建设

    专题七 高校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专题八 高校精品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专题九 高校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张一春著,2007年5月,ISBN 978-7-81101-606-2/G·105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国家级培训基地推荐用书,全国高校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骨干培训指导用书。重点研究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的模式与策略,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一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与发展的模式和技能训练、管理与评估的体系,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构与培养更加标准化、合理化、现代化,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书重点研究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的模式与策略,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一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与发展的模式和技能训练、管理与评估的体系,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构与培养更加标准化、合理化、现代化,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书由六章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本书是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进行研究与实践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可以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书,也可以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指导教师培训、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考教材,还可以给教师、师范院校的本科及研究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研究培训与能力发展提供资源及指导。

    第一章 透视信息化的学与教:变革与动力

    第二章 建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目标与要求

    第三章 支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理论与支柱

    第四章 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模型与策略

    第五章 服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系统与环境

    第六章 推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绩效与评价

 

四、《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张一春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ISBN 978-7-81101-790-8/G·1190

    张一春教授的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一本学习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入门指导书。是为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对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研究的教材。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的训练。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采用了十个单元、十个研讨专题、三十六项工作、近两百张知识卡片组成的结构。每个单元有“研讨专题”、“工作”、“研究与思考”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研究”;强调“参与”、“动手”、“合作”;采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案例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和采用自主研究来进行学习。

    单元一   研究准备

    单元二   文献调研

    单元三   课题分析

    单元四   研究设计

    单元五   课题调研

    单元六   行动研究

    单元七   评价研究

    单元八   数据分析

    单元九   理论分析

    单元十  总结应用

 

五、《精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精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张一春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ISBN 978-7-81101-810-3/G·1206

    《精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以Blackboard平台为例全面介绍了网络课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准备、内容建设、互动创设、作业测评、成绩管理、数据管理、教学实践等环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为教师和其他从事网络课程设计的人员提供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网络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帮助使用者迅速地掌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重大的变革。网络教学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缺点,又克服了广播电视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足的缺点,还可以充分综合利用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和教师创设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研究,对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网络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推进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全书采用了“单元+活动”的结构,有“活动导图”、“活动思考”、“预备知识”、“实践操作”、“活动实践”等部分,以行动学习、合作学习为原则,突出了“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的宗旨,力求结构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方便易学、理论联系实际、方便易学、体现精品特色。该书既关注概念原理,又重视方法设计,更注重实践能力,可以使广大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是网络课程建设与资源建设的专业教材,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教学信息化建设及网络教学管理的指导书,可作为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与网络教学管理的指导书,也可以作为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专门教材。

    单元一初识网络教学

    单元二课程规划设计

    单元三课程开发准备

    单元四课程内容建设

    单元五交互协作创设

    单元六练习作业测评

    单元七考试成绩管理

    单元八课程数据管理

    单元九教学实践应用

    单元十教学资源拓展

 

六、《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张一春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ISBN 7-81101-204-9 / TP·10

    本书主要用于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目的是帮助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可作为新教师上岗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师范生及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为承担教学培训任务的企业及培训机构的培训师作参考。

    单元1  学习准备

    单元2  主题策划

    单元3 方案设计

    单元4  课件设计

    单元5 素材准备

    单元6  课件制作

    单元7  网站制作

    单元8  教学环境

    单元9  成果展示

    单元10  培训反思

 

七、《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二版

    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京师范大学“十二五”规划重点教材,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研究型教材,是为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培养从事科学探究和对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挖掘的教材。该书凝聚了编者二十多年从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及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全新的视角和编排努力尝试构建一个快餐式的研究套餐,为教育技术的入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手册。

    该教材于2008年9月出版,很快受到了学生、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欢迎。经过7年的使用,在补充和修改大量内容与资源后,第二版于2015年7月正式出版。

全书结构新颖,采用了“单元”+“研讨专题”+“工作”+“步骤”+“知识卡片”+“研究与思考”的组织结构,简洁清晰,内容精炼,实用完整,使用灵活,资源丰富,采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学习、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和采用自主研究来进行学习,力求做到“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研究”,努力将复杂的研究过程简单化、抽象的理论学习实践化、动态的能力变化显现化、海量的资源获取系统化、自我的学习过程互动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文字流畅,集基础性、科学性、启迪性于一体,使学习者轻松入门。

    该书可作为教育技术专业本专科及研究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用书,可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开展教育技术及其相关研究的方法论参考书,也可作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用培训教材。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2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第2版

    ISBN 978-7-5651-2116-6

 

八、《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

    《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张一春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ISBN 978-7-04-043942-7

    该书是一本系统论述和介绍微课的书,是微课设计与开发的一本实用教材,也是开展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建设的重要指导书。阐释微课背后的内涵,剖析微课设计的思路,介绍微课开发的方法,设计微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微课建设和微课应用提供建议与对策。

    全书根据微课建设的环节从初识微课、设计微课、筹制微课、拍摄微课、录屏微课、动效微课、编辑微课、应用微课等方面介绍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通过阐释微课背后的内涵,剖析微课设计的思路,介绍微课开发的方法,设计微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微课建设和微课应用提供建议与对策。

    本书设计新颖,内容详实,不仅可帮助教师和学生学习微课知识、提高微课制作技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也可为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参考,还可为教育教学改革者和微课大赛及教师培训提供帮助。

1.权威的概念解读

    作为一位重要的微课概念提出者,作者对微课的概念、内涵、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言简意赅,精准清晰,视角独特,权威可信。

2.先进的教学理念

    全书以微课的思想和方式来设计和讲解,采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了体现“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的宗旨。

3.独特的结构设计

    全书结构新颖,设计清新,采用了八个单元、二十四项工作、数百张知识卡片组成的结构,每个单元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导图、学习活动、学习小结”四大部分,在形式、内容及教学方法上有较大创新。

4.实用的微课技术

    全书介绍了微课常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重点介绍了拍摄微课、录屏微课、动效微课的制作技术,介绍了常用的硬件及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方便,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实用好用。

5.多元的学习方法

    本书的学习过程以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通过浏览专业文献、研读知识卡片、探究研讨专题、听取教师讲解、参与交流活动、完成微课制作、进行教学应用等环节来学习。

6.高效的学习效果

    全书力求“实用”、“好用”、“有用”,读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开发自己的微课,通过每一章的学习开展相关的微课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微课作品,快速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本书适用于:

    学习微课知识

    提高微课制作技术

    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参加微课大赛

    开展教师培训

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书号:ISBN 978-7-04-043942-7

 

九、《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评析》

    本书从江苏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优秀作品中精选了30个作品,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涉及大部分学科。每件作品分为作品简介、教学设计、创作体会、专家点评、作品欣赏五个方面,先由作者介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再由专家进行分析点评,你拿起手机,扫描作品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此作品,对理解和学习不同学段和学科的微课制作及教学应用提供了真实案例与宝贵经验。

    本书由张一春主编、金玉副主编、30位获奖教师、10位点评专家共同打造,可以作为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学习微课制作的入门教材和案例资源,亦可作为微课研究者和教育研究者学习的辅导书,更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学改革研究的教材读本及案例资料。


    编委会    2

    目  录    3

    作品01. 有趣的伞       1

    作品02. 绿漫青山       10

    作品03. 陀螺转转转    16

    作品04. 趣学节气歌    23

    作品05. 黄鹤楼送别——文包诗探秘       31

    作品06. 间隔排列       38

    作品07. 圆规的使用    46

    作品08. Telling the time       54

    作品09. 肺和呼吸       63

    作品10. 色彩明度渐变       70

    作品11. 战台风    77

    作品12. 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    86

    作品13. 玩转“微写作”,书写趣生活     92

    作品14. 究竟自转了几圈    102

    作品15. 《Using English Sayings》   109

    作品16. 牛顿第三定律       117

    作品17. 杀狗洞的传说       124

    作品18. 人体的免疫防线    132

    作品19. 商朝的甲骨文       138

    作品20. 速写人物动态的把握    147

    作品21  解《寄扬州韩绰判官》      152

    作品22. 三角化简求值必杀技    159

    作品2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67

    作品24. Mg-Al-NaOH原电池正负极探究 174

    作品25.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83

    作品26.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90

    作品27. 蝴蝶效应与美丽中国    199

    作品28. 认识二进制    207

    作品29. 弯道王    214

    作品30. 核雕:素珠的制作       222

    附录一:江苏省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综述       229

    附录二: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       240

    附录三:微课的评价指标    244

    后  记    245

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

书号:ISBN 978-7-03-046713-3

 

十、《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精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新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尤为重要,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科学安排,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信息化条件,以达到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普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凝练成功经验、传播教学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书精选了27个2012年-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江苏教师的获奖作品。这27个作品涵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网络课程等赛项,内容涉及资源开发与测绘、电子信息、轻纺食品、文化教育、农林牧渔、交通运输、财经、旅游、公共事业等。每个作品从作品简介、教学方案、作者说课、设计思路、参赛体会等方面进行介绍,教学方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它们不仅展示了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呈现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更展现了他们独特艰辛的成长历程,体现了教师们刻苦钻研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邀请了一批学术造诣高、实战经验丰富的高校专家对作品进行了点评,扫描书中的二维码,便能看到他们比赛的视频及作品材料的相关介绍,希望对读者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提供帮助。

    本书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及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27个团队76位获奖教师的倾情付出,19位专家的用心点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战教材,是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资料,是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专门指导书与案例集,可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及教育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学习研究信息化教学提供帮助,亦可为教育教学改革者和研究者提供资源与案例。

 

    目录

    作品1 求职简历的撰写1

    作品2 商务用餐 10

    作品3 大树移植 21

    作品4 奶牛瘤胃臌气的诊疗 33

    作品5 远洋船舶分油机的定期维护 44

    作品6 审计中的存货监盘 56

    作品7 新型筹资方式及决策 68

    作品8 景区导览线路个性化设计 79

    作品9 中国古典园林寻美 91

    作品10 氧化工艺流程与设备操作 100

    作品11 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 113

    作品12 细纱工艺设计与优化 125

    作品13 4G传输网的设计与组建133

    作品14 吟咏经典 感悟情怀———古典诗歌单元教学144

    作品15 幼儿绘本的动态化设计与制作 159

    作品16 品读昆曲 浸润人生———《牡丹亭·游园》赏析173

    作品17 微积分基本公式 184

    作品18 生态小木屋节能设计 196

    作品19 移动基站设备选型与联调 208

    作品20 大型船舶狭水道航行技艺 217

    作品21 乙酸乙酯合成反应工艺实施 226

    作品22 VSU技术应用与实现 241

    作品23 心态是一切 252

    作品24 心肺复苏 260

    作品25 PLC控制电动机启动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273

    作品26 建筑构造与识图 282

    作品27 机床电气装调 286

    附 录 信息化教学与设计基本知识 292

 

    主  编:张一春

    副主编:钱东东、陈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04-045213-6

    2016年7月第1版

    定价:36元

十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彩纷呈》

    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科学安排,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信息化条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本书精选了33个2016年和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江苏教师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3个赛项,内容涉及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公共课等。每个作品从作品简介、教学思路、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专家提问、体会感想等方面予以介绍,最后由专家进行分析点评。书中案例均来自教师参赛的实际作品,本书中资源由编者提供,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了解作品的相关情况,供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为学习和研究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真实案例与宝贵经验,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战教材,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专门指导书与案例集,可供职业教育的教师及教育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学习研究信息化教学,亦可为教育教学改革者和研究者提供资源与案例。

    33个精彩案例

    33个教学团队

    87位获奖教师

    21位点评专家

共同讲述:

    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如何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如何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

    如何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

——《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彩纷呈》会带给你一个全新的视野。

不妨,从阅读此书开启你的名师征程……


前言

写在前面:推进信息化教学,打造精彩课堂

    作品1     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量计算

    作品2     喷气引纬工艺设计与优化

    作品3     青霉素类药物构效关系的分析

    作品4     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创设

    作品5     酒店预订

    作品6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作品7     转炉炼钢的出钢控制

    作品8     啤酒花添加技术

    作品9     服装摄影的修片技巧

    作品10   小户型家居的概念设计

    作品11   污水处理AAO工艺运行及超标调控

    作品12   针织管状面料设计

    作品13   抗生素药物含量测定

    作品14   室内三维镜头动画设计

    作品15   电站汽轮机的冲转

    作品16   工伤争议的处理

    作品17   商务电话沟通Making Business Calls

    作品18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作品19   日语敬语在商务拜访中的应用

    作品20   青霉素发酵工艺

    作品21   会议记录Taking Meeting Minutes

    作品22   画外潜音—如何欣赏自然类纪录片

    作品23   接入层PTN网络设计

    作品24   西餐摆台

    作品25   计算旋转体的体积

    作品26   电影人物形象鉴赏

    作品27   绵羊疥螨病的诊治

    作品28   机器人自动取料程序的设计与优化

    作品29   物料清单构建

    作品30   零件尺寸测量

    作品31   双绞线及其制作

    作品32   水平角的测量

    作品33   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装配与调试

    附录:信息化教学与设计基本知识

 

    主  编:张一春

    副主编:钱东东、陈  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04-049962-9

    2018年7月第1版

    定价:59.50元

 

十二、《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制度研究与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构,继续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扩大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覆盖面,提高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作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的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系统梳理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改革历史,介绍了国内外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经验,剖析了目前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本书从“境外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境内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模式”“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学分制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注册制改革”“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自主招生”“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改革的构想”八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着眼点,提出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变革方向与路径,以抛砖引玉,呼唤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对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思考,共同推动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本书可以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提供建议,可以为研究和学习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提供翔实资料与宝贵经验,还可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和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书可作为教育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为高校、企业、培训机构中的管理者、教师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和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全球视域:境外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历史回眸:境内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透析本质: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模式

    第四章 寻求保障: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

    第五章 奠定基础: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学分制构建

    第六章 积极探索: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注册制改革

    第七章 勇于实践: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自主招生

    第八章 汇聚智慧: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改革的构想

 

    主 编:张一春

    主 审:杭连生、马晓红

    副主编:赵清、许映秋、王洪新、杜传锋、马宏建、张璇、马永兵、杨文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9.6

    书 号:ISBN 978-7-03-061710-1

十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加强组织管理,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拟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来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以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推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立学分认定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和介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书,是在精品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本实用教材,也是开展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建设的指导书。全书详细介绍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与策略,并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环节从“初识在线学习”、“规划课程设计”、“准备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检测学习效果”、“分析课程数据”、“应用移动交互”和“拓展教学资源”九个方面系统介绍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为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提供建议与对策。

    本书是以学习者的视角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流程来编写的,采用了“单元+活动”的结构,有“活动导图”、“活动思考”、“预备知识”、“实践操作”、“活动实践”等部分,以行动学习、合作学习为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与练习为一体,突出了“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的宗旨,力求结构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简便实用,体现精品特色。

    本书不仅可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在线学习、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和开发水平、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也可为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MOOC、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帮助,还可为企业教学资源开发者、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者、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的使用者提供帮助。

  

目录

    单元一 初识在线学习

    单元二 规划课程设计

    单元三 准备课程开发

    单元四 建设课程内容

    单元五 设计学习活动

    单元六 检测学习效果

    单元七 分析课程数据

    单元八 应用移动交互

    单元九 拓展教学资源

 

    作 者:张一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8

    ISBN:978-7-302-53631-4

十四、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

    高校继续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支撑。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背景下,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是逐步完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高校办学主体责任,推进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体现;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宣传展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

    江苏是教育大省,正在努力建立“规模适度、分布合理、层级清晰、错位发展、优质共享”的继续教育新格局,构建起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体系,营造健康有序的继续教育环境,促进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继续教育供给能力,全面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质量,教育部决定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2018年3月,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18﹞13号)。

    工作组在充分研究省域内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数据和报告的基础上,从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背景、基本情况、政策保障、合作办学、服务社会、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思路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2017年的主要发展情况和成效,并展示了51个代表高校的特色案例。

    本年度报告工作涉及江苏省普通高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开放大学等各类举办继续教育的高校,内容涵盖函授、业余、脱产、网络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报告基本反映了江苏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背景

    第二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情况

    第三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

    第四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合作办学情况

    第五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情况

    第六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思路

    第七章 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案例选编

  

    主 编:王成斌、袁靖宇

    副主编:张一春、徐萍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时 间:2019.6第一版

    ISBN:978-7-5499-7991-2


十五、《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教学水平。实施信息化教学,能够为创新教育提供环境和保障,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途径,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坚固的基础,为促进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极大机遇,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为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各类职业学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创新、数字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开展情况和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动情况,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职业院校、本科高校、教研机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线上调查、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全面深入了解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工作和大赛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建议对策,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提升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依据。

本报告可以供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研究者以及职业院校领导与教师了解全国各地、各类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创新、数字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开展情况和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动情况,为有效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  张一春  王钧铭 等著

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  2020年12月

书号  ISBN 978-7-89510-890-5

定价  28.00元

十六、《教育技术及学术发展史》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技术在促进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过程中,也有力地促动了教育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过程中,凝聚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与智慧的幻灯、电影、录音等媒体技术被引入国内,迅速成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平民化与普及化、推动中国教育手段变革的重要力量。一开始,我国使用“电化教育”一词,泛指凡是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随着美国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引进和大家对教育技术的逐步认可,“教育技术”逐步取代了在中国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化教育”的名称和定义。更名不仅方便了中国的电化教育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加速了中国的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理论支持下的教育技术过渡和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成熟。

    教育技术,就是技术促进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理论的本地化应用深入,随着教学手段由录音、电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变化发展,以及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教育技术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要的推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成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理念、教育生态环境、课程形态、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教育公共服务、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一系列变革,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破解教育不均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教育界追求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奋斗史,教育技术已成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有力武器。研究教育技术学术史,有重要的历史总结意义与现实借鉴价值。本书是对教育技术学术史的一次创新的探索,是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点微小的尝试。全书从“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演变”“教育技术的学科与专业”“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的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的技术与资源”“教育技术的学术成果”八个方面系列梳理和全面介绍了教育技术学术发展的历史和内涵,力求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百年历史、记录变化过程、描绘发展轨迹、挖掘学科内涵。

    本书可作为教育技术学本、硕、博学生的教材,可供教育学、教育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生使用,是所有教师和师范教育的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和掌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参考,亦可为教育管理者、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者提供帮助。书中参考与引用了大量文献与资料,其中的主要来源已在参考资料目录中列出,如有遗漏,恳请原谅,对资料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经验与学识所限,对历史事件的考证可能还存在疏漏,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演变

第三章 教育技术的学科与专业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教育技术的设计与评价

第七章 教育技术的技术与资源

第八章 教育技术的学术成果


作者:张一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334-9016-4

时间:2021年9月第一版

定价:55元


十七、《精品一流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是2022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开创性、全方位、历史性成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确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断深入,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融合创新发展为路径,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普及开放、智能、泛在的学习环境,建成资源丰富、学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奋斗目标。


国家正在努力推进本科“双一流”建设和高职“三教”改革。一流高校需要有一流专业,一流专业需要有一流课程,一流课程需要有线上金课。《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建成高质量数字资源体系,推动在线课程等资源的开放共享;要积极鼓励学科优秀教师参与数字资源开发,推进定制化课程开发,实现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多样化与个性化供给;要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一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建设优质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和介绍一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开发的实用教材,也是开展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建设的指导书。全书详细介绍了精品一流在线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与策略,并根据在线课程建设的要素从“基本理念”“教学设计”“设计制作”“资源开发”“微课制作”“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移动应用”“资源工具”九个方面系统介绍一流课程和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为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提供建议与对策。


全书以学习者的视角和在线课程开发的流程来编写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与练习为一体,力求结构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简便实用,体现精品特色。本书不仅可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一流课程和在线学习、提高在线课程设计和开发水平、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也可为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库、MOOC、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帮助,还可为企业教学资源开发者、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者、在线课程平台的使用者提供帮助。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一流课程的基本理解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内涵特征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平台系统

第二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在线课程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整体设计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要素设计

第三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设计制作

    第一节 在线课程的开设发布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内容制作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资源建设

第四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资源开发

    第一节 教学音频的采集制作

    第二节 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

    第三节 其它课程资源的制作

第五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微课制作

    第一节 教学微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

    第三节 微课视频的录屏制作

第六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在线课程的活动组织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评价测验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教学服务

第七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教学管理

    第一节 在线课程的数据管理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课程管理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质量管理

第八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移动应用

    第一节 在线教程的移动课堂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移动资源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移动交互

第九章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的资源工具

    第一节 在线教学的理论理念

    第二节 在线课程的工具技术

    第三节 在线课程的拓展资源




《精品一流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作  者:张一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2

ISBN :978-7-302-59894-7



十八、《教育技术研究》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力地促动了教育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过程中,凝聚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与智慧的幻灯、电影、录音等媒体技术被引入国内,迅速成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平民化与普及化、推动中国教育手段变革的重要力量。我国从二、三十年代推广电影、播音教育,到1978年后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从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幻灯、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到举办广播电视大学和卫星电视教育、建设智慧校园、发展人工和能;从1936年开始使用“电化教育”,到8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改称“教育技术”,我国在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创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教学促进之路。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技术促进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推广和应用教育技术,使得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理论的本地化应用深入,随着教学手段由录音、电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变化发展,以及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教育技术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要的推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几十年来,无数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梳理和挖掘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总结历史、挖掘特色、跟踪前沿、促进发展。本书是对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观点的一次扫描和梳理,是对学者们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综述和整理

本书是《教育技术及学术发展史》的姊妹篇,可作为教育技术学本、硕、博学生的教材,可供教育学、教育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生使用是所有教师和师范教育的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和掌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参考,亦可为教育管理者、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者提供帮助。

 

目录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研究

第一节 技术与教育的研究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内涵与本质研究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研究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资源与课程研究

第一节 传统教学资源的研究

第二节 数字教学资源的研究

第三节 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

第三章 教育技术的技术与媒体研究

第一节 视听技术与媒体的研究

第二节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研究

第三节 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研究

第四章 教育技术的环境与空间研究

第一节 传统学习环境研究

第二节 网络学习环境研究

第三节 混合学习环境研究

第五章  教育技术的教学与管理研究

第一节  教育技术教学的研究

第二节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研究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

第六章  教育技术的学科与发展研究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学科与人才研究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

作者:张一春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7

ISBN:978-7-5334-9172-7